快速导航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程案例 > 社会服务案列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南部新区一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告

发布于:2017-01-04 12:25:47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教育局拟建的“黔西县南部新区一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现已基本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现将有关内容及主要评价结论进行公告,欢迎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黔西县南部新区一中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教育局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

总投资及规模:本项目总投资21225万元,建设周期为2年,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155230.28m2,总建筑面积77674m2,项目建成后可容纳师生6800人。

二、建设项目造成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1、废气排放及治理措施

建成后的项目区燃料使用液化气,属清洁能源,产生的厨房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引至楼顶高空排放,对环境影响小。区域内加强绿化,公厕及垃圾收集点每天进行清扫并喷洒除臭剂。因此项目区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影响不大。

2、废水排放及治理措施

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拟将全部污水排入化粪池处理(食堂含油污水经隔油池进行预处理)后通过市政污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对环境影响小。项目建成后不在场区及周围地区抽取地下水,对地下水资源不会产生影响,场区均为硬化地面,且有完善的地表截、排水系统,生活垃圾建立专用防渗收集点,亦能有效防止项目废水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应将化粪池做好防渗措施,防止生活污水对地下水造成不良影响。

3、噪声

项目建成后无高噪声设备,公建设备主要为二次供水泵,风机和油烟净化器,均布置在专用机房,噪声值辐射值小。

4、固体废物

项目区配置垃圾集中收贮点,学校对生活垃圾分类袋装化,可回收部分交由回收单位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和生活垃圾应统一转入收贮点,均可通过城市环卫系统集中送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控制生活垃圾对环境产生影响厨余垃圾交由有资质的单位代为处置,危险废物则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代为处置。

综上所述,本项目产生的污染物通过拟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措施进行控制后,各类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可被周围环境所接受。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综上所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南部新区一中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地方产业政策,符合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目标和人民生活需要。该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只要认真将本评价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就能有效减少建设项目对环境带来污染影响,力争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做到统一。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四、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及主要事项

范围:受本项目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及关注本项目的单位和个人。

主要事项:

1.对本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2.本报告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的意见和建议;

3.对本报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意见;

4.如需了解报告的详细内容,可与评价单位联系索取环评文件全本。

五、项目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为了使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请您参与项目的环境决策,将您的意见或建议以发电子邮件或打电话的方式及时反映给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联系方式如下:

建设单位:黔西县教育局      

联系电话:18386330224             联系人:陈校长

评价单位:安徽省四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51-65865155     联系人:符工      

地址:安徽合肥市长江西路8号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6楼

                                                                                                                                                                                                                                                                                              安徽省四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六年五月三十日